1. 卓玛运势网首页
  2. 起名

姓氏樊的由来简介,姓氏樊的由来

  姓氏樊是中国姓之一,而且姓氏樊是古代名人也是有很多,而有些名人也是大将军和开国名人,对此姓氏樊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樊的由来
姓氏樊的由来

姓氏樊的由来

  樊姓姓氏简述

  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著名人物有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樊哙。

  姓氏樊的起源

  第一支樊姓起源,在人皇氏时代有泰壹氏之后,传到尧帝时,在公元前2352年就有,樊姓酋长樊竖字仲文到帝都屯丘(今河南清丰),参加废帝挚立尧为帝。其尧臣樊仲文后被封到山东西南立国为君,进入夏商时期迁入陕西长安东南,其后有樊仲氏。

  第二支樊姓起源,相传伏羲氏之后有个叫后照的到四川的东部巴水河上游定居,其子孙以巴水之名姓巴,后来巴氏有个叫顾相的生有五个儿子,分为五个姓,其中有巴郡蛮族的樊姓起源。

  第三支樊姓起源,高辛氏帝喾有女配槃瓠生有六男六女后自配成婚,衍发为六个姓,其中有武陵南郡蛮族的樊姓起源。

  第四支樊姓起源,商汤王之后有商朝中后期,有以编织业产生在殷民七族中有樊姓的起源,此支樊姓衍发到山东齐鲁一带以及山西等地,望出于山西上党郡,其后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的樊迟字子迟就是商朝子姓殷民七族的后人。

  第五支樊姓起源,由黄帝的姬姓传至周太王之玄孙虞仲支孙仲山甫被周宣王赐封到周成王的都城洛阳管辖的河南济源西南建立樊国,其后有樊姓起源于仲山甫的一支。

  第六支樊姓,有颛顼帝之后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封为赢姓。据考古发现在河南信阳的平桥镇以南的狮河之滨有古樊城,出现有赢姓的古樊国之墓。

  第七支樊姓,陕西氐族樊姓相传是炎帝之后,汉文帝时有氏族人樊仲子,十六国时有氐族人樊世等氏族樊姓。

  第八支樊姓,广西壮族有樊尚,于明·万历甲戌1574年为广西起义军的首领之樊姓;第九支樊姓,明清时期在云南有白族樊姓人的一支;第十支樊姓,有复姓阳樊氏、樊仲氏、馀樊氏。还有瑶族、苗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均有不同宗的樊姓人。 推荐阅读:姓氏钟的由来

  姓氏樊的历史人物

  樊仲山

  樊仲、樊穆仲)。周宣王时之名臣,因食采于樊,故又称樊仲山甫,亦称樊仲山父、樊仲(见《国语·周语上》、《晋语四》),卒谥穆,故亦作樊穆仲。樊重即其后。又易蹇卦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疏曰: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类聚卷·二○》引作夙夜匪懈。他仕周为卿士,后来因功被周天子封在樊国,爵位为侯,在当时的诸侯之间,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贵。

  后裔樊韬、樊清、樊湍、樊福员:始祖世居鄱阳,子樊韬迁进贤,樊韬三世孙樊清、樊湍,北宋末扈徙高宗南渡,遂居于常山之叠山,十二世孙樊福员由叠石迁博龙溪。

  樊皮

  春秋时周国大夫。 樊皮叛王《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樊于期

  樊于期,战国时秦国大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愿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哙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沛县人。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舞阳侯。

  樊氏

  昔桂阳太守赵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

  演义简介:

  蜀桂阳太守赵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常劝其改嫁,樊氏言惟有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相貌堂堂,威仪出众;与夫家同姓方嫁之。范因此欲以配云,云以与范结拜,恐名誉不立,固辞不许。

  历史评价:

  《三国志》:有国色。

  相关人物:赵范赵云

  曾效力过的势力:刘表蜀魏

  樊英

  字季齐,生于汉代,南阳鲁阳人。他通晓阴阳地理,并洞悉其中的奥妙,能推测灾异。他在壶山之阳隐居时,向他求学的人从四处涌来。无论州郡如何礼请他,他都不应。有一次,有暴风从西方吹来,樊英对学生们说:成都正在发生火灾。就喝了口水冲西喷去,并让学生记住当天的日子。后来有人从蜀郡来,说那里大火,发生的时间与与樊英喷水的日期正好相符。来人还说,当时有黑云从东边突然袭来,须臾之间转为大雨,于是火灾得以扑灭。永建年间,宫殿上有一架钟在无人敲击时,自己能发响,皇上对此甚为忧虑,公卿大臣们无人能解。于是便去询问樊英,樊英说:蜀岷一带发生山崩了,山是铜为母,母亲崩,所以儿子鸣。这并不表示当今圣朝会有什么灾祸。时隔不久,果然有人向朝廷奏报,蜀地发生了山崩的消息。在中国古代,隐士多是修道之人,修道人具有特异功能并不足为奇,因此他能用遥识功能看见成都市的火灾,并用功能扑灭它。

  樊逊

  北齐哲学家,他对道教神仙方术加以批判,认为皆虚妄之术,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犹谓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返,还入骊山之墓;龙媒已至,终下茂陵文坟(《北齐书·樊逊传传》),到头来都进了坟墓。

  樊稠

  (?-195),东汉末年军阀,官至右将军、万年侯。凉州金城人。董卓部。董卓死后,无所依附,于是伙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合众十余万反扑长安,败吕布、杀王允,把持朝政。后马腾与李傕有隙,交战数日,溃败长平观下。樊稠追至陈仓,与韩遂友好罢兵,却遭李傕猜疑。不久,于会议中为李傕刺杀。(猜疑只是权争的托词罢了)

  樊兴

  安州(今广东省中山市)人,原籍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为人忠谨,大唐开国功臣。历左骁卫将军、赤水道行军总管、左监门大将军等职,后官累至检校右武侯将军、襄城郡公。永徽初卒,赠左武侯大将军、洪州都督,陪葬献陵。

  樊梨花

  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其一生故事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视剧、电影、歌舞戏剧等。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樊梨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樊圻

  明万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后(1616-1694后)清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渔乐图》

  樊莹

  (1434—1508),字廷璧,号澄江,常山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引疾归养。成化三年(1467),应知县李溥之聘编纂《常山县志》。四年授行人,出使西川(今四川中部),不受地方馈赠,民建却金亭以彰其德。此后,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云南巡按、松江知府、河南按察使、应天知府、南京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惩贪官、精吏治、赈济灾民,不遗余力,为民爱戴。弘治八年(1495),因病辞官,授徒讲学,长达七年。弘治十六年,云南景东卫地区地震,天灾频仍,贵州亦多灾异,又被推荐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按云贵,弹劾镇巡官之罪,罢撤不称职文武官员1700人。还查清指挥吴勇侵吞府库钱财,图谋逃脱罪责,虚夸灾情一案,威名大震。前后三入云贵,虽年已古稀,犹跋涉于穷崖绝险瘴疠毒侵之地,查访政治利弊和民间疾苦,深得民心,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辞官回乡。时刘瑾专权,莹在任时曾忤瑾,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诬陷,又追究任松江知府时为苏民困而减征官布之事,削籍为民。 晚年,常于农忙时,坐竹轿戴笠帽,子孙抬行田间,谓非徒视庄稼,而欲子孙习劳。病危时,叮嘱其子道:世俗治丧,率用浮屠,岂有饭僧礼佛而获冥福乎?汝成吾志,勿为流俗所移。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乡(今常山县何家乡)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樊继祖

  字孝甫,号双岩,郓城县人,明正德6年 (1511年)进士。初任临颖(今河南省)知县,因御寇有功,提升为御史。奉命勘查庄田,清出被侵占民田2万余顷,权贵为之敛迹。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参政。在大同兵变时,任兵部左佥都御史,前往平叛。樊继祖擒其首恶,叛乱遂平,嘉靖16年(1537年)升兵部左侍郎,嘉靖19年(1540年)升兵部尚书。嘉靖22年(1543年),改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封太子少保。在朝居官40余年,后辞官返乡,卒于嘉靖37年(1558年)9月5日,享年78岁。着有《双岩奏疏》、 《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等,流传于世。推荐阅读:姓氏颜的由来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yf.com/6869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