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卓玛运势网首页
  2. 风水

请问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说洪秀全是很聪明的人

清醒梦唯一有意识参与的梦叫做清醒梦或清醒梦,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梦,即做梦者知道自己在做梦,甚至感觉自己在梦中做梦,有些人甚至可以控制梦的情节,往往在很多个夜晚都能回到之前的梦境。首先,我不认为洪秀全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认为洪秀全很聪明的人,要么是认知有问题,要么和洪秀全一样,也是短视的爱耍小聪明的人。

为什么说洪秀全是很聪明的人?

首先我不认为洪秀全是很聪明的人!认为洪秀全很聪明的人,要么自己的认知有问题,要么和洪秀全一样,也是眼光短浅爱耍小聪明的人!一个拥有帝王身份最终却饿死在被清军合围的城中之人,一个在其死后对手仍然不甘心,将其从坟墓里掘出被碎尸万段,最终落得个不得善终之人,何来聪明之说?认为洪秀全是聪明人的人,无非认为他能聚集大批追随者和拥趸者,有这种本事的人基本上都能成就大事,就算做不了君成不了王也能留下名。

洪秀全画饼的本事确实了得,拿来主义假借国外泊来品上帝鼓吹人人平等,煽动反抗情绪,最得意之作当属天朝田亩制,一副繁荣昌盛其乐融融的景象,在当时饱受困苦煎熬的清朝老百姓来说,无疑群心向往之,很快把洪秀全当成了救世主。这一招古今中外狂热投机主义者缕用不鲜,起义鼻祖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李自城的广积粮,缓称王!就连希特勒在议会上演讲,也是先抛出为了全体日尔曼人的共同命运,无一不代表广大老百姓利益。

欣慰的是洪秀全好歹做了几年的皇帝,尝到位及九五的滋味。但接下来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符合一个合格政治家的标准,李秀成自述最后部分总结了天朝十误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纲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七误主不问政事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九误国不用贤才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天朝十误基本概括了太平天国重大败因北伐失败祸起内讧翼王出走主不问政滥封王爵不用贤才立政无章等等。日封日多,封这有功之人,又思那个前劳之不服,故而尽乱封之,不问何人,有人保者俱准。

司任保官之部,得私肥己,故而保之。有些银两者,欲为作乐者,用两到部,而又保之。无功偷闲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忿,力少从戎,人心之不服,战守各不争雄,有才能而主不用,庸愚而作国之栋梁。主见失算,封出许多之王。言如箭发难收,又无法解,然后封王俱为列王者,因此之来由也。以上失误都是在洪秀全的主政期发生的大事件,最主要的是两王相残和翼王出走!血洗东王府,后又北王府被抄,是天国败落转折。

翼王出走导致天国加速灭亡!洪秀全这个人,除了初期是个合格的煽动家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建树。天国统治时期被他搞的的一塌糊涂!误国不问政,封后纳妃倒是很在行,他一个人有3000多名妃子,有的妃子到天朝灭亡也没见过天王一面。给自己的9岁长子洪天贵福封了4个妃子,15岁时达到20位!讽刺的是,这位幼天王在被俘后为了保命,在受审时将太平天国的事情统统推在洪秀全和洪仁玕李秀成等人头上那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与我无干。

古人聪明还是现在的人聪明?请问你是怎么理解的?

古人和今人哪个聪明?我们可以看看古代有圣人,今天没有了,古代有大思想家,今天也没有了。之所以古有今无,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承的问题。今天,我们大多只看到了儒释道的社会显现和作用,以为儒释道治国,就如同以法治国一样,颁布个法条,学学思想品德课就可以了。今人不知中国传统文化重在治心,行为是外在,由法律调节,思想是内外,由文化调节。

文化之于个人,是为修为己之学,是治自己心。文化之于社会,就是为修为所有个体之学,是治全体之心。儒释道的本质和真正目的———教人培养仁心善心道心,树立大我,最终成圣成贤,这个快被今天的社会遗忘了。古圣先贤所拥有的是智慧而不是聪明,聪明不是智慧,小聪明就更是风马牛。学知识学到了聪明,但不一定学到了智慧,智慧是指引生命航向和提升生命质量的特殊力量,它不是我们读大学读博士的书本上能学到的。

在古代,学习汉字是“福”,意思是“福”,所以“福”的目的是悟慧。即佛教徒是觉知的,圣人也是觉知的,所拥有的都是大智慧。佛教徒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到达彼岸,即智慧达到圆满,开悟也是如此。岸边在哪里?回头是岸,回头是为了回归自我心灵,所以文化的作用是治愈心灵。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传统文化的真正功能和目的。我们死记硬背知识,但我们都成了知识上的傻瓜。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硕士的专家教授。当年孔子写中国古代篆书,编竹简。孔子读的书不一定和一个中学毕业生读的书一样多。他怎么会成为千古圣人?!这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yf.com/12545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