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卓玛运势网首页
  2. 起名

魏姓的来源

魏姓的来源

魏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

1、源出隗姓。

在夏商时期,西北部落的隗姓鬼方中一支居住于魏地的部落最终发展成了国家,即魏国,商末隗姓魏国在今陕西兴平西的马嵬坡,地处秦岭首阳山的北麓、渭河中游。商末周文王灭隗姓魏国,子孙以国为氏。隗姓魏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隗姓魏商,国小势弱,不见于经传,隗姓魏氏事实上湮没于姬姓魏氏之中。

2、源自姬姓。

商末周文王占领隗姓魏国之地,封其亲属于魏国,这是姬姓魏国的始封之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国。迁封魏国于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了另一个姬姓魏国。公元前445年传至十二世孙魏斯,即魏文侯,于公元前403年自立为诸侯。公元前369年,魏惠王与韩、赵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传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姬姓魏氏的历史至少有3100年。

3、源自芈姓。

战国时秦国大臣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为芈姓之后裔。秦武王去世后,秦国发生了内乱,魏冉拥立武王之异母弟嬴则,是为秦昭王,魏冉初为将军,后长期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号穰侯,五国合纵破齐国后,加封陶邑,今山东定陶北。魏冉之族当为芈姓魏氏,这支魏姓的历史至少也有2300年。

4、出自外族的改姓。

我国的魏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外族加入魏姓群体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西魏氐人有魏姓,清朝满洲八旗姓倭彻赫氏族集体改为汉姓魏,族人后多成为汉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魏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山西、河南地区。两汉至唐朝,魏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北方和中原。唐朝以后,魏姓已经进入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以及两广地区和福建,尤其是中原二次南下移民福建时,魏姓大批进入闽南。明末永乐年间魏姓始人台湾。

宋朝时期,魏姓大约有34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4%,排在第五十一位。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魏姓总人口的1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江西、山东、河南、安徽,这五省魏姓大约占全国魏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福建,这三省的魏姓又集中了21%。全国形成了以四川、赣皖苏、鲁豫冀为中心的三大块魏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魏姓大约有45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魏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苏、江西,这三省魏姓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浙江、山东、湖北、河北,这四省的魏姓又集中了32%。福建为魏姓第一大省,占魏姓总人口的19%。宋元明600余年,魏姓分布总格局的变化是:其入口主要向江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闽赣、苏浙鲁两大块魏姓聚集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魏姓因巨鹿为望,故也以”巨鹿”为其堂号。

【郡望】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汉后大致相当于今河北平乡以北及晋县一带。

任城:今山东微山县一带。

四、魏姓血型

魏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2.9%,A型占28.7%,B型占29.3%,AB型占9.1%。

五、当代魏姓的分布

当代魏姓的人口已近570万,列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魏姓人口由45万增到504万,增长了11倍多,魏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魏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湖北、陕西、山东、江苏、甘肃、安徽,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魏姓人口。河南为当代魏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魏姓总人口的9.6%。全国魏姓的分布形成了秦川、豫冀两块魏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魏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人群回迂十分的强劲,尤其突出向西部四川的迁移。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yf.com/54586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