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卓玛运势网首页
  2. 星座

武当山下院三元观算命,武当山下院三元观算命是真的吗?

武当山下院三元观算命

武当山下院三元观算命,武当山下院三元观算命是真的吗?

翻阅历史档案,诸多典籍载明,河东运城一带是最早被称为“中国”的地方,也就是说这里是“古中国”的发祥地。

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古中国”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源头文化、曙光文化,被专家学者统称为尧舜禹文化。据考证,中国道教的兴起,与尧舜禹文化有难以阻隔的历史渊源。

在道教里,尧舜禹被尊称为“三官”:尧为天官、舜为地官、禹为水官。天官主赐福,地官主赦罪,水官主除恶。他们的生日称为“三元节”,所以后来很多道观叫三元观。

“古中国”地处黄河金三角,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灿烂。这一带依河抱山,道教遗迹星罗棋布,道教名山隔河相望,道教故事脍炙人口。

老子一气化“三清”,传说老子就是道教的祖师爷。他曾骑青牛过函谷,遇关令尹喜而授《道德经》,世俗谓之“紫气东来”。紫气祥云之下,“古中国”道风大炽。

全真教宗师、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弘扬道义,普度众生,在故里芮城永乐宫养尊处优,香火绵延数百年。

道教北方之神真武帝君,高踞古耿九龙头的麟岛之上,俯瞰鱼跃龙门,庇佑一方平安。

首创“先天图”,后演绎为“太极图”的道教教主陈抟,西渡黄河,与宋太祖博弈,棋高一着,赢得西岳华山,使其成为布道圣境。

除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典故,在“古中国”一带,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道教文化遗珠,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认知。

出芮城县城西行六十多华里,在阳城镇江口村北中条山的宝玉峰上,有一块山坪,当地人都叫宝玉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宝玉台之所以被当地人念念不忘,是因为它是道教的祖山,传说真武当初就是在这里的七十二洞修炼成仙的。

宝玉峰是中条山西端的最高峰,距离“龙首”不远。早在一百八十多万年前的更新纪,人类最早开始在这一带用火,后来考古发现的西侯渡遗址,离此地只有区区三十多华里。中条“龙首”名为首阳山,西周的义士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的“孤竹遗风”、“夷齐清风”,就是发端于河北的孤竹国,最后从这里名扬天下的。首阳山下的独头村,是唐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贵妃杨玉环的出生地。她曾一度出家入道,被唐玄宗赐以“太真”的道号,也算与道家有缘。

宝玉峰一峦擎天,一涧通顶。涧名为柿树峪,涧内林木葱郁,花香扑鼻,百鸟争鸣,仙脉氤氲。其四面皆山,层峦叠嶂,曲径通幽。从东峰西上宝玉台,三面俱是千仞峭壁,只有一条人不能并行的之字形通山小路逶迤,远远望去,犹如一条巨龙盘桓在山间。

当你气喘吁吁地爬上宝玉台后,极目远眺,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东峰高、西峰险、南峰峻、北峰碧,远远近近的情侣林、俸禄田、石药泉、打鼓台、跌尸崖,无不一一尽收眼底,令人缅怀久远,浮想联翩。

道教是中国的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起源于汉魏,兴盛于唐宋,元明时期,北方的全真教派异军突起,与南方的正一派双峰并峙,形成又一盛景。

按照道家四方二十八星宿之说,东方七宿:角、元、氐、房、心、箕,成龙形,称青龙;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成虎形,称白虎;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成鸟形,称朱雀;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成龟形,称玄武。

《楚辞·远游》注曰:“玄武,北方七宿,谓龟蛇也,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朱子语录》记:“真武本玄武。玄,龟也;武,蛇也。此本虚、危形似之,故因而名。”由此可见,玄武就是真武的法像。

当然,这些都是得道成仙之后的事,那么真武的前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据传,“玄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并说他本是净乐国的王子,于甲辰三月初三午时,从母亲善胜皇后的左胁下出生。

长大成人后,真武不愿继承王位,潜行于深山老林修行道术。他的虔诚向道精神感动了玉清祖师紫虚元君,特授他“无极上道”,让他仗剑披发去武当山修炼飞升。还有说他曾受元始天尊之命,披发跣足,高擎玄旗,助武王伐纣,功成后摄龟蛇返回天庭,受到玉皇大帝封赏,加号“太上紫皇天一真人”、“玄天上帝”。

对此,宝玉峰山下的民间传说,却有不同的版本。这里的民间传说故事,更具体生动,充满了人性味。净乐国皇后善胜怀胎一十四个月,从左胁产下真武。十五岁时,真武离开皇宫,独自来到中条山宝玉峰苦心修炼,一呆就是四十二年。

武当山 算命

一天,紫虚元君为试探真武道行,变作一位绝世美女来撩逗他。那时真武刚刚沐浴完毕,正披着道袍,光着脚,端坐在洞中默诵道经,猛然看到这位举止轻佻的不速之客,气得五内翻搅,七窍生烟,不由愤然挥拳相向。美女羞愧难当转身就跑,真武紧追不舍,直追到宝玉台南天门外的悬崖边。谁知那女的却不管不顾,一头扎了下去。真武一看要出人命,为救人而纵身跳下。说时迟,那时快,只是凡尸化作一缕青烟,袅袅飞升而去。

宝石台前殿的墙壁上,留有色彩斑斓的壁画。左边画的是真武幼时出家修道,正聚精会神地观看道经,有题联曰:“今世福因前世积,来生功果此生修。”右边则是他赤足披发赶女跳崖图,亦配一联曰:“四十二年功求成,五龙捧圣到天宫。”

此画此联,可能就是民间传说故事的蓝本,也是道教文化在当地薪火相传的一例实证。

关于宝玉峰,当地还有一说:真武先在宝玉台潜心修道,后又渡河云游,在河南灵宝豫灵镇的亚武山上修炼了几年,最后在湖北的武当山上安身立命,修成正果。因亚武山小于武当山,故名亚武;又因宝玉峰岩美如玉,玲珑剔透,且又小于亚武山,故称为宝玉峰。

“天下名山庙朝南,唯独亚武倒看山。”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当年真武不辞而别四十多年不见踪影,其母思儿心切,便寻到宝玉峰苦劝儿子回宫继位。真武欲得道经三昧,不愿半途而废,但又不忍违拂母命,只好偕母归去。行至河南豫灵镇时,真武正欲趁隙脱身,其母却紧紧扯住他的衣襟不肯放手。情急之下,真武抽出宝剑就地一划,只见一道黄河奔涌而来,母子二人分立天堑两边,只能隔河相望。

真武放心不下母亲,天天站在亚武山上遥望母亲北去的背影。后来修建亚武道观时,人们特意将观门朝北开,使大殿里的真武神像,时时能够看到与母亲团聚时的宝玉峰。

神仙也重母子情。此情此景,与人间何异!也许这正是道教接地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道经妙无穷,一神通两山。

因三月初三是真武帝君的生日,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河南亚武山一带的大批香客,都要到宝玉峰朝台祀神,一路车水马龙,煞是壮观。

由于黄河阻隔,交通不便,香客们翻山过河,长途跋涉,很难朝发夕至。为了方便远方来客中途歇息,好客的当地民众于元武宗至大年间,在宝玉峰山下的西任村北面,建起了一座与宝玉峰规模、形制相同的道观庙,以供河南的香客在此往来歇脚,先行朝拜。此观香火延绵不绝七百余年,直到日寇侵华时,才连同宝玉峰上的观宇,被日军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强盗无道,亵渎神灵,毁灭文明,罄竹难书。而在此之前,村里的道观也曾遭到浩劫。据祖师神像底座铸文记:“两庙(观)玄武神像于大明万历三十一年疑被盗,重铸铜像高七尺,重一千贰佰斤。”

令人欣慰的是,为了延续道教文明,西任村的信众与住观道士们历尽艰难,终使“两庙(观)同铸而成,同日而复神位。”

一日同铸两尊巨大的铜像,不要说当时物资匮乏,设备简陋难以完成,就算是在今天,以区区一村之力,也是很难办到的。就在大伙发愁之时,忽然有一白胡子老人来到观里,自言自语地边看边说:“庙大神仙小,想跑就跑了,九九八十一,到处把他找。”住观道士猛然醒悟:这是神明的指点,九九八十一,就是要在数九隆冬外出化铜。于是道士们立即分头行动,到黄河金三角一带共化得白铜数千斤。由于天寒地冻,有三位道士的脚都被冻坏了。

神像铸好了,村观里的一尊顺利安放,可要把另一尊“请”到山上的宝玉峰,却又是件天大的难事。

传说,当数百人用滑板把神像拉到半山时,实在累得走不动了,只好停了下来。当晚,民夫们在睡梦里忽然听到山上传来一阵“到了,到了”的声音,起身一看神像没了。众人十分诧异,连夜上山查看,只见那尊神像已安然就位。

宝玉峰不仅“神”灵,人也奇异。这里常年住着三位道长,一位姓雷,一位姓吴,还有一位姓马。雷道长精通医术,宅心仁厚,常常下山为百姓诊脉治病;吴道长身手敏捷,在山上采药种田,负责后勤供应。只有那位马道长言行怪诞,在劝人行善时,常常说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事,被人叫做“疯道士”。

马道长后来下山,就住在西任村北的道观里。村里的长者口口相传,说“疯道士”在清末民初时常说的一些疯话,后来几乎都应验了。“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不见神能打卦,不见人能说话,。”这不就是现代才有的电灯、拖拉机、电脑和手机吗?“黄河倒流山穿洞,遍地打井不够用。”这岂不是预示水资源日益缺少,得靠打井抗旱吗?还有人们认为更可笑的“村里有房无人住,柜中有衣无人穿;男人头剃短,女人头发变;男人穿女衫,女人袄脱完。”这与近几年农民外出打工,社会时尚流行,岂非不谋而合?!

围绕宝玉峰道教踪迹,当地还有许多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与故事,其缥缥缈缈,亦真亦幻,让人至今难以猜透其中的玄机。愈是参不透,愈发想弄明白,也许这正是宝玉峰吸引世人眼球的魅力所在。

(本文参考了刘俊孝《巍峨秀丽宝玉峰》中的部分素材,谨向作者表示感谢) 赵战生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yf.com/88567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